•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力学单位是什么(声学学报投稿)
  • 声学期刊(声学期刊排名)
  • 唱歌喉结怎么稳住
  • 声学产品体验记 篇四十四:双十一好物推荐,颜
  • 直击调研 | 国光电器(002045.SZ):国内VR头部企业客

通知公告

  • 《应用声学》投稿方式
  • 《应用声学》数据库收录影响力
  • 《应用声学》期刊栏目设置
  • 《应用声学》杂志社刊物宗旨
  • 《应用声学》编辑部征稿要求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力学单位是什么(声学学报投稿)(3)

来源:应用声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21日 21:23:34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欧洲 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的科学受到神学的束缚,进展很慢。宗教势力把古人的学说绝对化,不容些许违犯。原来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不完整的认识,其

欧洲

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的科学受到神学的束缚,进展很慢。宗教势力把古人的学说绝对化,不容些许违犯。原来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不完整的认识,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有不动的推动者才有运动的观点和托勒密的地心学说,这时成为阻碍科学进步的教条。唯名主义尊重事实,在和这些教条作斗争中,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例如法国的J.内莫拉里写了《关于重力的证明要点》,提出物体系统形状变化时重力是变化的。这个“重力对应于位置”的理论似乎是错的,但实际上,他的重力有重量和它的虚位移之积的涵义,所以他和他的后继者对静力平衡条件的运动学理论作出了贡献。14世纪3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默顿学院以T.布雷德沃丁、W.海特斯伯里等为代表的“计算学派”开始注意到非匀速的运动。他们把运动分为单样的(uniform)和异样的(difform)两种,逐渐有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证明了默顿定理:运动距离等于平均速度和时间之乘积。后来N.奥尔斯姆在《论质的位形》(1371)中进而提出速度的强度概念,这是加速度思想的早期形式。法国另一唯名主义者J.比里丹论证物体被抛出时,推动者把冲力(impetus)印刻于物体,因而物体在运动中仍然不断受到推动,而冲力由速度和物质的量两者决定。可见中世纪的学者在努力探讨动力学的规律,但又不敢违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欧洲科学的回升在文艺复兴时代。这时资本主义的生产已逐渐形成并开始发展。远洋航行和探险事业应运而生。古代的重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先后传入欧洲。物质生产的需求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力学方面,达·芬奇研究过斜抛体和自由落体的运动,以及摩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还作过铁丝的拉伸强度试验。乌巴尔迪在其《力学卷》(1577)利用虚速度列出平衡条件。

这一千多年中,的科学技术按照固有传统发展着。当欧洲科学受到神学束缚时,的科学技术总的说来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力学科学仍然以和工程技术、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但仍然未能作逻辑分析推理,特别是未能作数学分析。一些至今尚存的建筑物从它们的结构中反映出当时所具备的力学知识:591~599年建筑的赵州桥(安济桥),跨度37.4米,采用拱券高只有7米的浅拱;1056年建成的山西应县木塔,采用筒式结构和各种斗拱,900多年来经受过多次地震的考验。利用反推力的带火药的箭是火箭的雏形。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1103)指出梁截面广(高)与厚(宽)之比以3:2为好,这个比值符合于在圆截面木料中取出的矩形兼顾抗弯强度和刚度两方面的因素。沈括的《梦溪笔谈》(1088)记载了频率为1:2的琴弦共振,以及“虚能纳声”即固体弹性波(声波)的空腔效应等力学知识。

但是,当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科学开始复苏时,仍处在封建社会,科学技术仍以旧的缓慢地前进,科学水平渐渐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出现的综合性科技著作──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7)标志着传统科学技术的终结。宋应星的《论气》(1637)试图用荡气(空气振动)解释声音,只限于同水波作定性的对比。虽有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的天文观测,有北齐张子信30年的天文观测,发现“日行盈亏”即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有1054~1056年对于客星(后世的脉冲星)的观测和记录,但没有孕育出象J.开普勒那样的科学家,开普勒能从第谷30年天文观测资料中导出有关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先导。的个别学者虽有突出成就,但后继无人,无补于大局。如明代朱载堉在1610年《乐律全书》中创立音律十二平均法(计算到十位有效数字),比欧洲斯蒂文和默森早几十年,得到的结果只是“宣付史馆以备稽考”而已。除了封建统治这个社会原因外,就科学本身来说,可能是传统的科学始终没有出现象古希腊阿基米德那种严格推理的风尚,也没有后来欧洲出现的科学实验,而一直停留在综合而不是分析、定性而不是定量的描述上。在力学中,始终没有提炼出加速度的概念,也就不可能建立力学的科学体系。经典力学是从欧洲输入的。这个输入过程从明末开始,中间又经历18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闭关自守,中断了一百多年。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再度被引进后,才知道“奈端重学”(牛顿力学当时译名)。从此的力学随着世界潮流前进。(见古代力学知识)[2]

经典力学

简介

近二百年中,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陆续取代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商业和航海的迅速发展,需要科学技术。F.培根所倡导的实验科学开始兴起,技术上工匠传统和学者传统结合起来了。17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纷纷成立科学院,创办科学期刊。航海需要天文观测,好几个国家悬赏征求解决经度的测定问题,天文观测和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研究受到重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43)后,日心说冲击着托勒密的地心说。从力学学科本身说,天体的受力和运动比地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单纯,天文观测比当时地面上实验室更便于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原因,力学中的规律往往首先在天体运行研究中被发现。

文章来源:《应用声学》 网址: http://www.yysxzz.cn/zonghexinwen/2022/1221/720.html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 上一篇:声学期刊(声学期刊排名)
    下一篇:没有了

    应用声学投稿 | 应用声学编辑部| 应用声学版面费 | 应用声学论文发表 | 应用声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应用声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